【高質量履約在電建】首個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傳動鏈平臺建成投運 |
|||||
|
|||||
“3,2,1,啟動!”隨著一聲令下,12月26日由上海電建建筑公司參建的我國首個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試驗檢測基地傳動鏈平臺正式投運。作為國內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技術水平最先進、測試能力最全面的風電機組地面試驗平臺,可開展25兆瓦級風電機組全工況模擬試驗。 該項目位于福建福清,是國家能源局授權的全國唯一同時具備型式認證和并網認證的檢測中心,是國資委科技攻關專項工程項目,同時也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該項目填補了我國在海上風電大功率全尺寸地面試驗平臺的空白,對加快提升我國海上風電基礎研究和試驗檢測能力,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助力海上風電產業、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基地包括陸上檢測中心和試驗風電場兩部分,具備25兆瓦級、150米級風電機組仿真分析、運行測試、特性評價等能力。陸上檢測中心主要建設傳動鏈平臺和150米級葉片試驗平臺;試驗風電場規劃建設6個陸上試驗機位和20-40個海上試驗機位。建筑公司承建傳動鏈車間、葉片試驗車間等建筑物土建及裝飾裝修工程。目前,150米級葉片試驗平臺也正在加緊建設中。 試驗臺里的“扛把子”誕生日記 2023年12月,一群追風者尋風而來,在海邊開啟一場與綠同行的精彩篇章。 “剛開始施工那段時間,就是不斷地與時間賽跑,與風做伴,這里常年風速為5級以上大風天氣,全年8級以上風速長達60天,可給我們帶來不小的阻力。”項目經理劉雨鑫回憶說。開工初期,面對一片空曠的施工現場,這群建筑師拿著設計圖紙,開始從“0”到“1”建設這個“國之重器”。 2024年2月,傳動鏈試驗車間基礎結構正式開始施工;4月,首節鋼柱順利完成吊裝;6月,主廠房鋼結構主體實現全面封頂;7月,歷經28個小時,連續高效高質完成傳動鏈試驗臺5600立方米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成功;9月,傳動鏈試驗臺基礎移交安裝單位,12月26日,傳動鏈平臺順利投產。 從雛形初現到落地投運,歷時整整一年。曾經,測試用的新型風機都要安裝到海上,看天吃飯,刮什么樣的風,測什么樣的工況,周期也很長;通過試驗平臺,不僅測試工況更加全面,原先半年到一年的測試時間,也可以縮短一半以上。 試驗臺里的“亮點子”記錄日記 “這個項目是一次很重要的建設機遇,對我們而言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在施工設計上,我們面臨專業跨度大、設備受力特性復雜、該領域各關鍵參數空白等困難。所幸不辱使命,我們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項目總工胡子瑞回憶起建設初期的困難時,眼里閃爍著晶瑩的淚花。 為建設好傳動鏈試驗平臺,項目部積極與設計、廠家、實驗室溝通配合,從設計科研立項到項目落地,不斷溝通協調、反復測試。 其中,1600件預埋件的水平度控制要求遠超結構施工規范要求,水平度需要控制在0.05毫米/米,高差精度控制在±0.1毫米。為保證預埋件安裝精度要求,現場采用0.02毫米/米的高精度水平尺、靠尺等工業車床級水平進行測量,同時,使用精度更高的±0.001毫米級(絲級)激光定位跟蹤儀進行復核,保證了設備安裝的精度要求。 試驗臺里的“守護者”工作日記 45天完成805根大管徑管樁基礎、53天實現傳動鏈試驗廠房結構封頂、較原計劃提前17天完成傳動鏈試驗廠房土建交安,多個重大節點目標依次圓滿完成,背后是一支嚴謹、專業、堅強的項目團隊。 傳動鏈試驗臺基座是我國自主設計的國內最大、全球領先的傳動鏈試驗臺基座,其基礎承臺長68.8米、寬15.6米、深3-4.5米,作業面積約2.5個標準籃球場。 面對混凝土總量大、鋼筋用量密、成品構件及配件多、埋件精度控制要求遠超結構施工規范等要求,在傳動鏈試驗臺澆筑前,項目部提前策劃施工方案,綜合應用“冰水攪拌、緩凝減水、循環降溫、外覆保溫、溫升監控”等措施,歷經30個小時晝夜不間斷作業,現場累計使用5臺泵車共澆筑C50混凝土3600多立方米,鋼筋使用量1100噸,鋼筋敷設架50噸,基礎內埋件73噸,期間克服臺風“格美”帶來的不利影響,項目部人員全程站崗,高效高質完成大型混凝土筏板基礎施工。基座通過技術審查,標志著我國在風電領域破譯了“卡脖子”海上風電傳動鏈可靠性檢測關鍵密碼,實現了風電領域重大國產首臺套項目的圓滿落地。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這條綠色發展之路,我們將走得更加堅實有力。 |
|||||
|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